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共同承担“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使命 温铁军工作室落户战旗村

6月9日至10日,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携工作团队一行到郫都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成立“温铁军工作室”,助力该区乡村振兴工作。

专家组点赞郫都乡村振兴

温铁军调研组一行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郫都区唐昌、安德、友爱、三道堰四个街道六个典型村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郫都区村庄基本情况、发展主要举措以及遇到瓶颈困难。

在青杠树村,该村土地改革和“小组微生”做法引起了重庆大学潘家恩副教授强烈的兴趣,他认为青杠树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对在石羊村党员乡贤带头改造村落,以文化振兴乡村的做法表示赞叹。“中国农家乐第一村”农科村的产业升级之路、安龙村盆景和互联网的结合、生态小农和市民共同保护水资源的鲜活的案例都打开了参加调研的专家学者们的眼界。

通过调研交流,温铁军教授认为,郫都乡村振兴工作既有千年农耕文明积累的厚重历史,又有成都城市中心辐射带来的新机遇。建议郫都区以城乡融合为契机,抓牢文商旅融合,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强乡村发展治理,同时依托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聚焦本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工作室落户战旗村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郫都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 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转型重要机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探索形成一系列具有郫都特色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办好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努力打造成为具有郫都特色、辐射全省全国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挖掘培养出一批好的师资,开发出一套系统实用的教材,建设优质实训基地。”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郫都区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加强乡村人才振兴。

对此,郫都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建学院、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温铁军工作室”,工作室设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下一步,工作室通过与乡村振兴专业研究机构及实践平台的紧密合作,引入具有海内外影响的知名专家团队,将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成为西南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成为集实践指导、政策研究、智库咨询、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战旗模式、郫都经验”。

专家献策乡村振兴

温铁军教授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曾经主持多个国家级重点课题,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等,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读苏南》《八次危机》等,为国家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天活动中,温铁军教授为郫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了《生态文明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报告。

温教授从文明转型发展的高度,结合农耕文明的演变和近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为郫都区干部群众阐释了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独到、专业、深入浅出的讲授打开了发展视野,为我们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了极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土地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郫都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郫都区结合专家建言,联系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现代乡村振兴“郫都模式”,全域立体成系统做好乡村振兴的示范工作。


一头连着实践 一头连着理论

振兴学院与温铁军老师的团队成功牵手,意味着我们将深度融合、精诚合作,共同承担起‘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的重大使命。”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执行院长何玉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工作室未来将通过培训乡村振兴人才解决“知道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看同样的经验放在不同的村庄能不能使用或者受到启发。”

 牢牢抓住乡村人才振兴这一关键,战旗乡村振兴学院一方面通过筹建“高德敏工作室”,汇聚名镇名村实践经验,“下接地气”;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温铁军团队,共同组建成立“温铁军工作室”,聚集行业知名专家教授,“上接天线”。这样一头连着实践、一头连着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相互转化运用。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自资源,加快推动项目合作,共同梳理总结、挖掘提炼“战旗模式、郫都实践”系列成果,切实为振兴学院搭建起教学课程体系的“四梁八柱”。








联系电话: (培训部)028-60263855 (综合部)028-60263633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地图指引]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版权所有 © 2018-2021
蜀ICP备19011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