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工作室”由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于2019年6月联合成立,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团队负责主要运营。工作室通过引进温铁军团队,整合全国范围内“三农”专家、乡村振兴实践者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智库咨询、教育培训及孵化创新等工作。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聘请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作为学院首席专家,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团队联络协调全国乡村振兴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知名乡村振兴实践者作为“温铁军工作室”特聘专家团,并派驻专职人员负责工作室的日常工作,把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成为融培训教育、实践指导、政策研究、孵化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战旗模式、郫都经验”。
温铁军工作室成员简介
温铁军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大中华区慢食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 七届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商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顾问和国家985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并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长江读书奖、CCTV 年度经济人物奖等。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解读苏南》、《告别百年激进》、《八次危机》、《去依附》等。
张孝德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兼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气候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促进会副理事长及多家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等。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出版《生态文明立国论》《文明的轮回》等专著5部;发表生态文明、经济学论文300多篇。主持完成了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20多项。
杨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国家民政部特聘专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长期致力于农村综合农协、非营利组织、长期照护、社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社会政策研究。主编系列丛书《慈善蓝皮书》及《当代社会政策研究》;《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论文集(1999-2008)》、《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入选2013“CCTV年度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获得者。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3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40多部,在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乡村文化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已出版的《留住美丽乡村》《柔性扶贫》《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等著作,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要指导思想,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 忱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自2009年起,关注农民工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长期关注基层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化。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县委书记研修班、厅局级文化专题研讨班等开设《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建设》等课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各种著作多部。
李昌平
中国乡建院创始人、院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村社内置金融理论创建人,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2006年)。现任中国乡建院院长、中国体改研究会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所主持的乡村建设实验遍及北京、湖北、河南、广东、内蒙、贵州、四川等地。著有《我向总理说实话》、《我向百姓说实话》等书。
何慧丽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教学领域: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现代化与乡村社会,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研究方向:农民组织化与城乡合作、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生态社会学等。曾挂职兰考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等职务,在豫东豫西等地农村主导过社会科学试验工作,力倡“用行动做学问”,从中提炼出在全球视野下具有本土现实价值和中国主体性特色的相关研究。曾在《开放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发现》、《中国农村观察》、《人民论坛》、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等刊物发表文章近60篇。

周 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农村现代化、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金融工程与衍生工具。近些年的著作有:《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与实践调查》《极化的发展》《食品安全与一家两制》《金融排斥、金融排异与农村金融普惠》等。
董筱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进行国际发展比较、区域发展比较、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等研究。主要著作《解读苏南》、《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
石嫣
2016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农业与公平贸易,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至今发表过20余篇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并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慢是美好的:慢钱的魅力》三部相关著作,著有《我在美国当农民》、《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手册》。
宰建伟
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长期致力于三农问题、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考察和研究。著有《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旅游之袁家村模式解读》等,在业界有重要影响。
何允辉
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凭借其出色的治村才能当选义乌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义乌市委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首批乡村文明实践明星书记,半汤乡学院研究员。并荣获义乌市首届道德模范、义乌市劳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