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加快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鲁渝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精准交流培训班在我院举行


为加快成渝双城文化旅游交流,建设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近日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协办的2021年鲁渝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精准交流培训班圆满完成,重庆相关区县共计的150余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分三批次参加了为期9天的培训。

        

此次培训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经验交流、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邀请了成渝两地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学员们还前往重庆铜梁区,四川成都郫都区、温江区、崇州市、大邑县等多个优秀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示范区进行了现场学习。


           


为保持实训效果,本次培训共分为三期进行,学员们纷纷表示,在如何精准实施乡村旅游的思维上深受启发。

优秀学员代表心得体会:

12月14日至12月20日,按照组织和领导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2021年鲁渝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精准交流培训班,可以说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度过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次培训。几天来,我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饱尝了一次“理论大餐”、享受了一次“视听盛宴”,更加拓宽了对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理解。

 一、教学方式灵活,内容新颖充实

按照培训日程安排,除去报道和返程的时间,实际参加学习的时间仅有五天半,这几天的课程安排紧凑合理,采用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培训课程包括铜梁西郊示范区(玉皇村、西来、河西村、荷和原乡)的现场教学;郫都区先锋村的“打平伙”模式现场教学;郫都区战旗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旗实践;乡村文化与景观打造;如何整合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民宿建设与运营;特色镇村定位与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乡村特色化发展之路;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探索“网红村”崛起经验;乡村振兴人才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经营管理等内容,对于各区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工作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现场教学,对成功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观摩学习,让大家既了解和感受到农文旅产业融合的成功范例,又加深了对课堂案例教学的深化和理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总的来说,理论教学,既有深入的分析和说理,又有鲜明的事实例证;现场教学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有讨论交流、共同提高的欣喜。不仅让我深刻领会了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概念以及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也让我对区县政府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思路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我们区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理论结合实践,让人耳目一新

培训中,各位专家教授结合具体的案例就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给学员们思想上的启迪、业务上的指导、观念上的更新。铜梁民宿经营负责人给我们分享了如何与租赁户合作、分红、经营等,强调抓住机遇发展民宿让乡村振兴在村上落地生根的创新性理论使学员们深受启发;李小波教授从乡村文化与景观设计的“五星理论”,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大境界,通过各种方式将比较枯燥的理论课讲成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让大家觉得培训充满了活力和新奇。张敏董事长就天府红谷的缘起、建设、经营等分享了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让人明白了我们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那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李光菊书记现身说法就如何整合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做了诠释,进而找准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最后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教大家如何搞好乡村振兴;张婉嫕主任以成都市乡村规划探索和实践,给岀了特色镇村定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城乡二元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的改革样本,是推动城乡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参考,她创新性的理念使学员们深受启发;几处现场教学模式作为乡村旅游产业标准化输岀体系,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总而言之,几位专家的课堂教学有深度、高度;现场教学接地气,冲击感强。学习紧张而充实,学员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收获多多。

短暂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思维、增长了知识,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县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三、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积极主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既要注重学习,也要认真履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扶贫攻坚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的理解是,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我们不能迷失也不要保守。其实乡村振兴有五个方面的振兴:

文化振兴是灵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我们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以《丰都县文体旅“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立足乡情,挖掘资源,发挥潜力,补短扬长,创新驱动,努力实现文化振兴。

产业振兴是基础,必须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是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生态振兴是根本,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

人才振兴是支撑,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问题。由于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颈。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些弄回来,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建立文体旅人才库,广泛吸纳县内外专家学者、本地文化旅游优秀人才入库,培养各类人才队伍,制定配套政策,促进全县文旅人才不断成长涌现。加强与市县各类学校、旅游公司、设计咨询公司合作,开展文旅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组织振兴是保障,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整合优势资源,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以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充分挖掘山村旅游资源,打造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引领乡村振兴。

个人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呢?

要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品质。能带头振兴示范,自觉在为民服务中担当尽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乡村振兴离不开创新。对照人民期盼和自身发展需要,区县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做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只要发展需要、人民需要、时代需要,没有先例,就去创造。

要树立勤学的思想。我们要知政策、懂方法、会工作,才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二)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如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呢?

坚持融合发展导向,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叠加,优势互补,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优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着眼实际,结合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包括乡村振兴机遇、上级部门帮扶机遇、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农旅融合发展机遇、重大项目建设机遇等以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等推动农业发展,实现科技兴农、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式发展。

二是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留住乡情农貌,开发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产品等家庭经营特色服务,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坚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坚持推动融合创新。促进文旅事业与农业产业双轮驱动,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相互依托,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旅游发展,以文化体育建设推动旅游发展,着力推进农旅、文旅产业融合。

四是文化、旅游共建共享,唱响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积极推进“文旅+”、“+文旅”,实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与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科普教育等文旅产业跨界发展、融合发展,以文化建设助推旅游发展。

五是强化数字化建设,建立文旅统计调查制度,乡、村社联动。接轨文体旅统计标准,规范文旅统计口径,建立大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文旅统计数据分析,对接县级旅游数据中心,打造旅游统计平台、旅游数据分析平台、内外交流合作。

我认为近期必须补短板、强功能、培景点、兴产业,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远期赏湖光山色,育康养品牌,创“5A”景区,打造旅游强县。农文旅产业的有效融合,必定助推我县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联系电话: (培训部)028-60263855 (综合部)028-60263633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地图指引]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版权所有 © 2018-2021
蜀ICP备19011275号